凝心聚力 補齊短板 刷新今日凱里
初秋時節,赴一場與凱里的約會:沿著老街一路向南,蜘蛛網和“臟亂差”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靚麗有序的小巷與街道;墻壁干凈整潔,道路兩邊一系列公益廣告傳遞著熱愛祖國、勤儉節約、互助友愛的正能量;十字路口、街頭廣場……“紅馬甲”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讓安全通暢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市民,融匯成凱里的文明“底色”。
凱里,正肆意展示著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碩果。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營造創建文明城市濃厚氛圍,2020年凱里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十項行動”。老舊樓院環境面貌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市政基礎設施整修、宣傳氛圍營造……全市人民上下凝心聚力、補齊短板,邁開追求城市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融合的鏗鏘步伐。
以人為本 提升城市“顏值”
“幸福感、獲得感”是城市文明創建的試金石。
走進黔東南州氣象局改造小區,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映入眼簾,右手邊“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特色文化墻更是給小區增添了幾分生氣,樓房之間,改造現場的工人施工用的腳手架都已安裝完畢,工人們正在將所需物料運往施工地點。
“以前我們小區雜草叢生,基礎設施也不完善,這次小區改造真是我們的福音。”已經退休6年的居民施雯早已習慣了小區里的一草一木,習慣了這里平平淡淡的生活,甚至于小區的雜亂破舊也成了“習慣”。現在,茶余飯后,她都習慣在小區里走走,看著小區內每天變化一點點,她心里更加喜歡這個住了20多年的老地方。
和黔東南州氣象局小區一樣,凱里市的各個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正在進行中。一個個小區,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在干部的努力攻堅下,正在逐漸蛻變。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創建的目標就定在哪里。老舊樓院環境面貌提升、背街小巷整治、環境衛生整治、集貿農貿市場整治、市政基礎設施整修……各項攻堅行動在凱里鋪開,不斷提升城市“顏值”,切實提高市民的獲得感。
“城區道路交通擁堵”一直是市民關心的問題,凱里市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暢通為目標,解決城市腸梗阻問題,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創建文明城市帶來的益處。
文明引領 塑造內在“氣質”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市民都是凱里文明的代言人,大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代表著凱里的文明形象。
為切實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凱里市持續加強媒體宣傳、社會宣傳和公益廣告宣傳力度,同時快速啟動“志愿匯”應用推廣工作。目前共吸納志愿者79975人,志愿者隊伍1149支、參與活動人數40528人,活動參與率50.67%。
此外,還組織開展“市民文化季”文藝展演、文明城市主題快閃、籃球賽等9大項系列活動,掀起“創文”攻堅宣傳熱潮;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小手拉大手”活動帶動城市文明,達到“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目的。
“養犬是權利,文明養犬是義務。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遵守相關規定,以后我們要更加規范地養犬。”養犬人士李女士主動為愛犬辦理了“身份證”,并為身邊的親朋好友講解凱里市創建文明城市的意義和文明養犬知識及注意事項,倡導養犬市民做一個文明、自律的養犬人,努力營造一個人犬和諧相處的良好居住環境。
文明融入日常,點滴折射光亮。如今的凱里處處是風景,“里”“面”并重,市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刷新城市 奪取“金字招牌”
文明創建是個宏大主題,還是一場持久戰。
凱里市高位推動,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明確“一項行動、一套方案、一名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對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
在推進城市環境整治工作中,凱里市著力從居民生活痛點出發,緊盯交通優化、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增綠、文化復興、品質提升等各個方面,系統施治,用好“繡花功”,加快根治“城市病”,不斷刷新城市,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凱里,處處都是文明新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只有進行時,沒有結束時。”凱里市將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與經濟發展統籌起來、持續發力,全力奪取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
-
背街小巷文化長廊
-
濱江步道 徐承波 攝
-
穿行苗寨。陳沛亮 攝
-
干凈整治的街道 余國偉 攝
-
花園城市 鐘子國 攝
-
環境優雅的民族文化園
-
今日凱里——蘇志平攝
-
開發區一角。蘇志平攝
-
開展文明養犬專項整治行動
-
凱開大道 陽書新 攝
-
凱里大十字 官春郁
-
凱里清晨。李顯波 攝
-
垃圾分類 遲哲 攝
-
老舊小區樓棟一角
-
老舊小區樓棟一角
-
美麗鄉村 丘江林攝
-
青年志愿者幫助老人乘坐公交車
-
上街宣傳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
-
生態之城 蘇志平 攝
-
-
文明有序 蔣建民攝
-
小區氛圍濃
-
小區街道
-
休閑凱里 和建林 攝
-
住戶小區一角